第442章 巡抚何一清_明末凶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42章 巡抚何一清

第(2/3)页

脸问道:“闵大人,我们后边该怎么办?坐以待毙么?哎,咱们劳心劳力,剿灭流寇,李某人甚至差点把命交代在梅山,结果却是这样,没有封赏也就罢了,手里的饭碗还要让人拿去。早知道这样,之前那么拼命干嘛?”

  闵正元只是有些不舒服,可李正乾那完全就是愤怒了。剿灭流寇的时候,好多次李正乾可是身先士卒,跟流寇血拼,好几次差点死在流寇手上。拼了命为朝廷办事,最后落得个这种结局。李正乾也知道问题所在,功劳归功劳,但是站错队就是大问题,他们千不该万不该,不该跟铁墨走的太近。可这事怪得了谁?当时流寇肆虐中原,朝廷靠不住,派个袁崇焕过来,老是跟着流寇吃灰,为了早日清除匪患,不跟铁督师打好关系,还能怎么办?现在倒好,流寇走了,那些人开始翻旧账了,既然不满意,那早说啊。

  闵正元面露苦笑,仔细说起来,李正乾也是被他闵正元连累的。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,重要的是流寇被赶跑了,朝廷没有了后顾之忧,可以安心搞那些朝堂把戏了。见李正乾在气头上,只好劝道:“李将军,想开一些吧,当官当到咱们这个地步,很多事情应该能想明白了。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,那你我就准备好辞官吧,也算给自己的仕途画一个好点的结局,总不能最后一丝脸面也葬送在这里啊。”

 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,当上下一心希望你走的时候,那你该走了,你要是不走,让别人赶你走,那就有些难堪了。想罢你的官,总要找理由的,到时候贪赃枉法的罪名一条条罗列出来,岂不是晚节不保?自己辞官,多少能留个好名声。

  李正乾终究不如闵正元看得开,他没做过什么错事,哪怕明知道麾下战斗力有大问题,依旧带兵堵在陈留跟李自成兵马恶战数场,可就是这样,依旧换不来朝廷一个赞赏。难道站队真的这么重要么?难道就真的一点不讲社稷之心么?

  不过李正乾也知道闵正元说的是实情,没有意外情况发生,事情不可逆转。这里是中原,不是晋北宣化府,铁督师就算有所不满,也没法干预朝廷对河南的正常人事安排。

  就在河南官场忙着战队的时候,一队人马已经进入彰德府境内,最后车队停在了淇县。淇县,可以说是河南最为神秘的地方,曾经的商王朝古都,总有一种不一样的色彩。文人墨客,每当经过彰德府,只要时间允许,都会在淇县停留一夜,感受下这里的人文气息。

  一名中年男子从马车上走下来,他一身灰色长袍,个子并不高,看上去像是一名富家翁。可此人举手投足间,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自然流露,双眸总是带着几分狡黠。他便是副都御使何一清,新任河南巡抚。不会有人想到,他竟然这么快就赶到了河南。

  淇县离着开封不过几十里地,加快脚程,不消半日便可以抵达开封城。可何一清还是让人停在了淇县,理由其实与那些文人墨客大致相同。此去开封,入职河南,如果不顺便在淇县住上一晚,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。何一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人,他对文人墨客之间的雅事很感兴趣。

  带着两名随从,静静地走在长街上,何一清的眉头渐渐地锁了起来。曾经的商朝古都,也许只是传说中吧,至少眼前看到的淇县有些破败,行人亦是面带菜色,街头市井宛若京畿镇甸。走了一会儿,不免大失所望,“罢了,回去休息吧。”

  不久之后,何一清来到了下榻的客栈。履任河南巡抚,掌中原大权,看上去风光无限,因为此事,内阁六部不少人可是羡慕得很。毕竟成为一方封疆大吏,熬上两年资历,再回京,搞不好就是接任左右都御史亦或者成为阁部侍郎了。可是何一清并不是太兴奋,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沉重。

  内阁六部派他来河南,不仅仅是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aishulou8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