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六十一章 僧团_墨者荣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六百六十一章 僧团

第(2/3)页

更上一层楼,杨崇不过是把南方的地点改到长安,提醒草堂寺,要和玄奘保持香火旧情。一天两首诗,杨崇的举动震醒了草堂寺,一改原先不管不问的态度,挑选武僧和随从,把玄奘的僧团组建起来,以保留双方的香火之情。

  杨崇关心的还是墨庄和墨焯书院,长安的几所学院开设后,在生源方面并不理想,大隋现在还是千里读书只为官,权贵的家族和有志气的平民还是不屑于这些理工科,认为阻碍自己的仕途。再差一点的老百姓没有能力参与,不说官府的审核严格,在读书考试方面,寒门子弟教育的程度还是与士族有差异;虽然小学培养了有基础的学生,但是小学那种基础教育是为了识字和数学普及,与上学院的精英要求截然不同。

  墨焯书院是个另类,由于杨崇自身的影响,墨庄有大量的产业,对专业人士的需求一直在扩大,学生不仅素质明显高,更是每年列出的招生名额都供不应求。政事堂很自然地把这种事情塞到杨崇的手中,希望杨崇能在不对官吏改革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;山南学院与国子监还有一定差异,但是对墨焯书院的一枝独秀很多人不舒服。

  长安已经有一种言论,墨焯书院是靠着权势占据了优势,虽然不是真的,但是流传与真相无关,关键随着杨崇的地位声誉越来越高,老百姓相信,墨焯书院的学生自己也相信。负责墨焯书院的副山长庞焕为此退掉了十几名学生,几乎都是大人物介绍的勋爵子弟,让学生的家长很不高兴。

  但是庞焕很淡然,见到杨崇与杜淹过来丝毫没提这件事,不过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,杨崇特意说了这件事:“当年我和宇文师兄、庞山长想办墨焯书院,是为了发扬墨子、刘焯的求学精神,弥补大隋在理工科方面的差距。这所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是为了做官,也不是为了做生意,而是为了著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aishulou8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